[趣闻] 史国良《回望红尘》连载18:我的老师周思聪(图)


  《太行人家》 1996年 史国良作品


  |我的老师周思聪|



  导读


  师恩难忘,每个人的人生之路,都有这样一位处处散发思想和人性的光辉,引领我们前进方向的导师。师者的一言一行,都是滋养灵魂的丰盛源泉。那份情感,或深藏,或怀念,那个名字,在生命里铸成永恒。


——钱晓杰


  ❖


  自我读书认字起,教我诲我、给我以提携的师长很多,在我从艺之路上,周思聪老师对我的影响很大。我与她有一种情同家人般的关系,我常常会以感恩之心忆念起她的音容笑貌。



  ▲周思聪老师年轻时的照片


  十几岁时我就接受思聪老师的指导,跟她学画。那时我对她崇拜得五体投地,在她面前,有时会不由自主地发抖。后来,我已是成名的画家了,面对许多艺术大师,我很自信,可唯独到了思聪老师身边,听取她的见解时,仍然时不时地会紧张。在黄胄家,在叶浅予家,我很随便,很放松,可以很自在地留在那里吃饭,但在思聪老师家,不要说吃饭了,他们夫妇给我倒杯水,我都不敢唱。我曾跟她说:“周老师,我特别怕您”。她说:“我有那么可怕吗?”我说:“不知道,反正我从小就怕,现在还怕。”她说:“你是怕我剋你吧?”



  ▲周思聪老师授课时的照片


  其实,思聪老师一点儿不严厉。少年时,我借她一幅画回家临摹,不小心洒上了墨汁,挺好的一张画,让我给毁了,这可把我吓坏了。结果,到思聪老师那里,她说:“看你吓的,不就一幅画吧,没事儿,下次小心一点儿!”就这么过去了。


  我虽然怕思聪老师,但有时也能在她面前耍赖。上师范学校时,一天在她家待到很晚了,我还不走。她家中孩子睡了,老太太也睡了,只有她和卢沉老师陪着我。我说:“周老师,您再给我画张像吧。”她说:“小史,你累了一天啦,要注意劳逸结合,明天还要到北京站画速写,早点儿回去休息吧!”我说:“我不累。”她说:“你看你这孩子,真是的。”一边笑一边摇头,卢沉一边打着哈欠,一边说:“思聪啊,你就赶快给他画吧,要不他不会走的。”就这样,周老师画了,那张画我至今还保存着呢。



  ▲周思聪画史国良


  以后我成了老师,也在教学生,一次在思聪老师面前提起了那件事,我说:“我那么不知进退,不懂事,您为什么不轰我走呢?”她说:“你那时正在用功学习,我的话要说重了,就会打击你的上进心。”


  谁都知道周思聪是画水墨画的,其实她也作油画,只是画得不多。她画过一幅油画,最初起名叫“母子图”,后来听取我的意见更名为《正午》。这幅画参加第六届全国美展,获铜奖。



  ▲周思聪获奖油画《正午》


  获奖后,思聪老师将它送给了我。她给我画过不少画。一次我请她到军艺给学生上课,她现场给我画了一张扇面。那天挺热的,她画了一个小孩在河边读书,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她在画上题道:“思聪挥汗写此,为国良除汗。”她在挥汗,却是为我除汗,这种近于母爱之情,使我深受感动。她的那幅《正午》油画和这幅《除汗图》扇面,现在都挂在我的房间中。每天面对思聪老师的画作,仿佛仍在时时聆听她的教诲。


  思聪老师是学院派画法的巅峰人物,是“徐蒋体系”中培养出的最出色的人物画家。她的艺术技巧是一流的,又有着女性艺术家多情善感的特征。她善于凭借敏感的心灵捕捉到最能打动人心的生活画面。她作过一幅《长白青松》,画的是两位知识青年回母校,将长白山的松树送给了班主任,松树上写着“献给母校”。



  ▲《长白青松》周思聪老师作品


  画中的主角是著名画家潘絜兹的女儿,潘老的这位宝贝独生女儿在北大荒一次救山火过程中牺牲了。周思聪看到潘老每日以泪洗面,也跟着痛苦,跟着流泪,于是她用动情的画笔把潘老的女儿复活了,这幅画感动了许多人,也算是给潘老一点点安慰吧。


  我曾在思聪老师的身边看她挥笔作《人民和总理》这幅画。画面中,一个老太太抱着周总理,那老太太抽泣的一瞬间,脖子上的肌肉都凹进去了,刻画得入木三分;总理身后的一个汉子,眼泪在眼眶里面晃荡,马上就要流出来。思聪老师一边画一边跟我说:“我尝试着从人物心里往外画。”她的这种艺术尝试,过去很少有人能画得出。



  ▲《人民和总理》周思聪作品


  这幅作品表现的是总理跟人民群众情感的碰撞,思聪老师淋漓尽致地画出了刹那间人物内在感情的集中爆发,感人致深。其实,只有一流的技法,而不能注入真情,是画不出这样动人心魄的画面的。思聪老师是性情中人,是个多情之人,这大约是所有杰出艺术家必具的素质。


  思聪老师画周总理的几幅作品都堪称她的代表作,十分成功,这与她对总理的崇拜分不开。她曾多次跟我叙述见到总理的情景:她参加接待斯里兰卡总理班达拉奈克夫人的外事活动,周总理从她身边走过,脸刮得青青的,白白的皮肤,浓眉大眼,还冲她挥手笑了笑。思聪老师对我说:“那虽是一瞬间,可总理的形象,已经在她内心永久定格了。”



  ▲周思聪老师笔下的周总理


  一位老学者讲述他唯一一次见到林徽因时的感触是:“她那种美是超凡脱俗,美到骨子里去的。”老先生当着自己太太的面,毫不避讳对林徽因的神往之情,这是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之美由衷地倾倒。而思聪老师向我提到与周总理相见时,不由自主地流露出的情感,其实正反映出一个女人被一个男人的风度所折服。正像林徽因是她那个时代众多知识男性的偶像一样,周总理也是他那个时代众多女性,特别是知识女性心中的白马王子。



  ▲《清洁工人的怀念》周思聪作品


  思聪老师不会像一些女明星那样,将自己的情感公开对媒体倾诉,而是将仰慕之情融入到形象的塑造之中。有一次闲聊时,我说:“周老师,我发现一个问题,您喜欢总理,您把总理当成男人在画!”她显得特别不好意思,说我:“这个可不能乱讲!”现在我在这里讲出来,是因为我知道今天的读者会理解我的老师:正因为她的笔触饱蘸情感,所以她画的总理形象才这样血肉丰盈,神采飞扬。


  1985年以后,思聪老师的绘画风格有了很大的变化,这是受了日本画家赤松俊子的影响。赤松俊子是非常有名的人道主义画家,她的作品《原爆图》曾在国际画坛引起轰动。这张画作也拿到中国展出过,思聪老师观赏时受到强烈的震撼。



  ▲《原爆图》日本画家赤松俊子作品


  她到日本访问时,与画家代表团的其他成员一道拜访了赤松俊子。赤松俊子夫妇敲响了家门前的和平大钟欢迎来自中国的同行。思聪老师第二次站到《原爆图》面前,她流泪了,说:“这才叫画!”回国后,她就开始改变绘画方法,引进新的艺术元素。她的变革是八十年代中国绘画变革的前奏,在当时的中国画坛上投下了一颗原子弹,震撼了中国画坛。这一变革带来的艺术效果和影响,我认为至今还不能盖棺论定。


  我在思聪老师身边受教,给她添了很多麻烦,却很少能帮上她的忙。现在想想,只记得她们家的第一块手表是我帮忙买的。那个年代,手表是大件用品,不是谁都可以戴得起的。我姐在第二手表厂工作,厂里出了一种新款表,内部价格是三十元钱,但买表的票很难搞到。我请姐想方设法弄到了一张票,为老师解决了表的问题。这块表有时思聪老师戴,有时卢沉老师戴。



  ▲周思聪老师写生时的照片


  思聪老师很不幸,得了类风湿病,手指头扭曲成了S形。我在国外,经常给她写信,诉说烦恼和痛苦。她给我回信,有时字写得很规矩,有时就歪歪扭扭的,我知道她这是犯病时写的。读她的信,我特别感动,就像老师站在眼前一样。她一如既往地关心我,给我出主意,告诉我要开心,要多读书,要面对现实……每次接到她的信,我都是读了一遍又一遍。



  ▲周思聪老师与丈夫卢沉合影


  后来思聪老师病得很厉害,住在医院里了。她有类风湿,因大量使用激素,导致脚上破了一点儿,就合不上口子,溃疡严重,很是痛苦。她说:“我到今天才明白生命的意义,知道自己该画什么,可是没法去完成了……”她发现自己过去的有些作品带有政治印迹和民族主义情绪,这不是真正的艺术,觉得艺术家应该更多地从生活、人性的角度进入绘画。她在生命的后期画了很多荷花,我想她内心无法宣泄的压抑和情感是要通过荷花体现出来。



  ▲周思聪老师


  思聪老师往进的第六医院,很巧,就是我出生的医院。我去看她,给她唱歌,唱的是《兰花花》。唱着唱着,她就哭了。我穿的是出家人的衣服去的医院,她说:“我不想问你为什么,你出家一定有你自己的原因。既然已经穿这身衣服了,那么我希望你高兴,希望你开心,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走这条路……”这等于是她临终前对我说的话,没过多久思聪老师就去世了。


  我已皈依佛门,佛家讲四大皆空,其实这是办不到的,在我有生之年,思聪老师的身影和她的教诲会一直伴随着我。


  周思聪的丈夫卢沉也是我的思师之一。卢沉先生代表了徐蒋体系人物画画法的高峰,可惜已作古矣!卢先生早年画的成名作《机车大夫》是写实人物画的代表作之一。但从1985年后,先生放弃了这种写实画法,学习西方现代绘画,主张变形画法,曾在中央美术学院开“水墨构成”课,吸引了一大批年轻的追随者。



  ▲卢沉老师与史国良


  每年春节我们都会到四王府村给卢沉老师拜年,周思聪老师去世后,他一人居住在这里。(源文来自:大画说)



  ▲左起:李洋、李乃宙、田黎明、卢沉、史国良、唐勇力、刘进安、李光、姚鸣京



  ▲周思聪老师为我出版的《史国良速写集》写的前言


  黄胄老师是我的恩师,我受他的影响非常之大。人们常说我的画风与先生一脉相承 ……史国良《回望红尘》连载19:我的老师黄胄》



  《拉萨街头》局部 史国良作品



  史国良


  1956年生,198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研究生班。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客座教授。作品《刻经》荣获第二十三届蒙特卡罗国际现代艺术大奖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奖,为此又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荣誉嘉奖。1989年移居加拿大温哥华,1995年在美国西来寺披剃出家,为中国画僧的传人,2010年还俗,现定居北京。


  以上内容转载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国画鉴定or国画名作

[趣闻] 米芾原是收藏控 苏东坡嘲讽其作伪画掉包

[趣闻] 张大千不做“软舌头” 只讲中国话

[趣闻] 华君武戒烟(图)

[趣闻] 菜肴里的政治:张学良与张大千的晚宴

张大千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无论是绘画、书法、篆刻、诗词都无所不通。

张大千(1899年5月10日-1983年4月2日)

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其画作浓厚的乡土气息,纯朴的农民意识和天真浪漫的童心,富有余味的诗意,是齐白石艺术的内在生命。

齐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

擅画山水,为山水画一代宗师。六岁时,临摹家藏的沈庭瑞(樗崖)山水册,精研传统与关注写生齐头并进,他的现代山水画早年受“新安画派”影响。

黄宾虹(1865-1955),近现代画家、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