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 胎毛笔的制作过程

  相传古时一书生上京赴考,以胎毛笔为文,竟高中状元,故又称状元笔。胎毛笔的历史,可追溯至唐代。传说有一户很穷的人家,儿子要上京考试没钱买笔,只好将他的初生胎毛编制成笔让他上京考试,结果一举中状元,所以胎毛笔则又称为“状元笔”。


  1、笔料:主要是将胎毛按长短、粗细、色泽、有锋或无锋等不同进行分类。


  2、水盆:又称水作工。笔工将浸在水盆中的胎毛理顺,带湿剔除不适合做笔的杂毛、绒毛、无锋之毛等,并整理成半成品的笔头。是胎毛笔工艺最复杂最关键的工序之一。


  3、结头:也叫扎毫,水盆做好的半成品的笔头,送到这一道工序进行结扎。然后用溶化的松香滴于笔头根部,使笔毛不易脱落。


  4、蒲墩:精选笔管的工序。在逐根的挑选中,把乾裂、虫蛀、皮色苍老、粗细不匀的笔管剔除,并按笔的各个品种规格要求,分类选出色泽、粗细、桿长一致的笔管。


  5、装套: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装笔头,将经精选的笔管进行挖孔,把结扎好的笔头安装其中;二是为装好的笔配製笔帽。


  6、镶嵌:属于对某个种类毛笔的笔管进行装饰的工序。此类笔一般用湘妃竹、凤眼竹以及象牙、红木、檀木等材料为笔的主桿,再用牛角(后起还用有机玻璃)进行镶嵌,使笔管造型更美观。其中分镶头(笔头端)和镶尾(笔尾端)两种。


  7、择笔:又称为修笔。是胎毛笔工艺中的关键技术环节。择笔是对前面工序形成的半成品胎毛笔进行最后检验并修整的工序,要将影响内在和外观质量的胎毛剔除,并将笔头整形,最终达到尖、齐、圆、健的品质要求。


  8、刻字:在笔管上刻上宝宝的名字和出生日期。


  以上内容转载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国画鉴定or国画名作

张大千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无论是绘画、书法、篆刻、诗词都无所不通。

张大千(1899年5月10日-1983年4月2日)

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其画作浓厚的乡土气息,纯朴的农民意识和天真浪漫的童心,富有余味的诗意,是齐白石艺术的内在生命。

齐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

擅画山水,为山水画一代宗师。六岁时,临摹家藏的沈庭瑞(樗崖)山水册,精研传统与关注写生齐头并进,他的现代山水画早年受“新安画派”影响。

黄宾虹(1865-1955),近现代画家、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