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 中国山水画历史名作赏析-元《夏山高隐图》


  《夏山高隐图》轴,元,王蒙作,绢本,设色,


  纵149cm,横63.5cm。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图画重山峻岭,瀑布孤悬。下方房舍两区,右侧屋内高士手持羽扇踞坐榻上,童子捧盘侍奉左右,屋外一童子正在调鹤,庭前草树丛密,山溪流淌,横卧溪上的小桥将两处屋舍连接。左侧屋内一妇人正在劳作,庭中小犬静卧,呈现出一派静谧清幽的意境。林间小路上,一着官服之人捧敕而来,似征召高士的使者,抑或是奉敕祭山的官员。中部山路曲折,溪水潺潺,观舍隐现于松荫林木之间。上部山峦叠起,瀑布飞泻。右上自题:“夏山高隐,至正二十五年四月十七日,黄鹤山人王蒙为彦明征士画于吴门之寓舍。”按至正二十五年为1365年,王蒙时年57岁。此时正是其创作的高峰期,这一时期他画有大量以隐居为题材的作品,此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



  中国山水画历史名作赏析-元 王蒙《夏山高隐图》局部大图


  此图为彦明征士而作。元代以“彦明”为字者甚多,经考察推测,唯至正年间为华亭县尹的张德昭有较大可能是此图的受画人。此图作于吴门之寓舍,或为二人同游苏州而有是作。



  中国山水画历史名作赏析-元 王蒙《夏山高隐图》局部大图


  《夏山高隐图》代表了王蒙画风成熟时期的典型风格,既模仿五代董源、巨然的山水画风格,又自出新意。王蒙的山水画是在吸收前代画家笔法的基础上,以自然为师,融汇贯通而成。他于早年就曾对前代名家作品进行临摹,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他早年创作的一套册页,其中有董巨一派风格的作品,也有学习北宋李成、郭熙风格的作品,充分说明了王蒙的绘画风格是综合了多种艺术风格而形成的具有独创意义的山水画新风格。《夏山高隐图》采用兼工带写的笔法,山峦用解索皴,浓墨点苔,秀润明净;树木钩染得当,叶用积墨法与勾叶法相结合画叶,刻划精细,墨气淳厚;构图繁密,层叠相加,但安排的有条不紊,进退揖让极有法度,望之郁然深秀。全幅气势恢宏,秀润可爱,画家通过对墨色的把握,对水份的控制,使画面层次分明,突出了南方山水所特有的明秀清润的韵致。缜密的构图,高远与深远相结合的画面布置,营造出一个清谧静寂、可居可游的氛围。此图为中国绘画艺术史上的杰出作品。


  撰稿人:马季戈



  中国山水画历史名作赏析-元 王蒙《夏山高隐图》局部大图


  王蒙(1308—1385年),字叔明,号黄鹤山樵、香光居士,吴兴(今浙江湖州)人。赵孟頫外孙。曾作过元朝小官,元末弃官归隐黄鹤山(今浙江余杭县临平镇)。入明,曾任泰安知州,后因胡惟庸案牵连被捕,死于狱中。工诗文书法,善画山水,为“元四大家”之一。《明史》卷二八五有传。


  以上内容转载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国画鉴定or国画名作

[理论] 明代书画交易收藏市场中的江南士族与徽商

[理论] 中国书画笔墨的妙法

[理论] 黄宾虹书画的艺术价值及鉴定(上)

[理论] 山水画家的历史责任

张大千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无论是绘画、书法、篆刻、诗词都无所不通。

张大千(1899年5月10日-1983年4月2日)

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其画作浓厚的乡土气息,纯朴的农民意识和天真浪漫的童心,富有余味的诗意,是齐白石艺术的内在生命。

齐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

擅画山水,为山水画一代宗师。六岁时,临摹家藏的沈庭瑞(樗崖)山水册,精研传统与关注写生齐头并进,他的现代山水画早年受“新安画派”影响。

黄宾虹(1865-1955),近现代画家、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