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 中国历史上最早记载的山水画-《游春图》

  公元581年,经历了300年割据混战的局面之后,隋朝建立,中国再次统一。虽然隋朝没能维持多少年的统治,但这一时期却涌现出了一批继南北朝后在绘画史上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画家。他们综合了前朝的各种绘画艺术表现形式和方法,为唐代绘画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坚实雄厚的基础。


  中国山水画艺术在隋唐以前,基本都是作为其他画种的搭配景物而出现的。并没有能够独立出来,更谈不上自成体系。这个时期出现在其他绘画中作为点缀的景物既简单,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状况,根本不符合法度。到了隋代,展子虔的出现,便彻底改变了中国绘画的格局。他最大的贡献莫过于将中国山水画从其他绘画中剥离出来,自成体系。其代表作《游春图》就是迄今为止我们有据可查的第一幅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山水画。



  隋 展子虔 游春图


  绢本设色 43cm×80.5cm 先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展子虔(公元520-616年)他经历了北齐、北周,入隋后曾任朝散大夫、帐内都督等职,擅长楼阁、山水、人物、车马等绘画题材。


  这是一幅描绘贵族游春的青绿山水,也是我国存世最早的一幅独立山水画。其山水着重青绿,山脚则用泥金。山上小林木以赭石色写干,用水沈靛横式点叶;大树则多勾勒,松不细写,松针则以苦绿沈点,松身界两笔,直以赭石填染,而不作松鳞,人物直用粉点成,后加乐色于上分衣褶,船屋亦然。此一时期的中国山水画刚从宣教绘画中分离出来,虽然画法尚保留着东晋南北朝时期表现物象的手法,但它已经不再是作为陪衬景物出现,并且从“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稚嫩状态中超脱出来。画面采用俯视取景方法,将远景、近景一起向中景聚集,使画面各个组成部分整体统一在一幅画面中,达到了“咫尺千里”的艺术效果。


  以上内容转载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国画鉴定or国画名作

[理论] 黄宾虹书画的艺术价值及鉴定(上)

[理论] 中国书画笔墨的妙法

[理论] 明代书画交易收藏市场中的江南士族与徽商

[理论] 山水画家的历史责任

张大千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无论是绘画、书法、篆刻、诗词都无所不通。

张大千(1899年5月10日-1983年4月2日)

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其画作浓厚的乡土气息,纯朴的农民意识和天真浪漫的童心,富有余味的诗意,是齐白石艺术的内在生命。

齐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

擅画山水,为山水画一代宗师。六岁时,临摹家藏的沈庭瑞(樗崖)山水册,精研传统与关注写生齐头并进,他的现代山水画早年受“新安画派”影响。

黄宾虹(1865-1955),近现代画家、学者。